江苏自考网是公益服务信息网,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江苏教育考试院为准。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温病学>自考《温病学》模拟试题:第十五章

自考《温病学》模拟试题:第十五章

2022-03-16来源:江苏自考网

  一名词解释

  1津枯邪滞

  2湿中伤阴之阳

  3下泉不足

  4邪入厥阳,主客浑受

  5阴湿,阳湿

  6虚坐努责

  7升逆勃逆

  8募原

  二填空题

  1湿热证,四五日,忽大汗出,手足冷,——,口渴,茎痛,而其坐自如。神清语亮,乃汗出过多,——,——,一时表里不通

  2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

  3湿热证,初起即见胸闷不知人,瞀乱的叫痛,湿热阻闭——-。

  4暑伤肺气则——,暑滞肺络则——

  5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

  6湿热病属——,——者居多,中气实病在——中气虚则病在——

  7湿热证,始恶寒,——,——,——,——。

  8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

  9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犹滞,宜——

  10湿热证,按法治之,诸证皆退,惟目瞑则惊悸梦惕,余邪内留——未净。

  三选择题

  A型题

  1薛雪云“湿热病属太阴阳明者居多”但有所偏重,他认为(C)

  A.阳气旺则病在阳明阳气虚则病在太阴

  B.阳气旺则病在阳明,阳气盛则病在太阴

  C.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D.邪气盛则病在阳明,邪气弱则病在太阴

  E.热邪重则病在阳明,湿邪盛病在太阴

  2薛雪所谓湿热证的提纲证是(A)

  A.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B.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黄,口渴引饮

  C.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黄,口渴不引饮

  D.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脘闷,舌白,口渴以引饮

  E.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脘闷,舌黄,口渴不引饮

  3根据《湿热病篇》太阴之表为(A)

  A.四肢

  B.肌肉

  C.毛孔,腠理

  D.胸中

  E.肺卫

  4薛雪认为湿热表证有阴湿阳郁之分,其区别是(A)

  A.阴湿伤表,恶寒无汗,身重头痛,阳湿伤表,恶寒发热,身重关节头痛,不为汗解

  B.阴湿伤表,恶寒发热,身重头痛,阳湿伤表,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可为汗解

  C.阴湿伤表,恶寒无汗,身重头痛,阳湿伤表,发热无汗,身重关节疼痛,得汗则解

  D.阴湿伤表,恶寒无热,身重头痛,阳湿伤表,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不为汗解

  E.阴湿伤表,恶寒发热,身重头痛,阳湿伤表,发热无汗,身重关节疼痛,得汗则解

  5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宜用(C)

  A.苦泄

  B.舌燥

  C.辛开

  D.淡渗

  E.芳化

  6湿热证,舌遍体白,湿滞阳明宜用(B)

  A.湿邪化热,灼伤胃津

  B.湿邪阻遏津液不升

  C.素体阴虚,津液不足

  D.湿热内伏,津液暗耗

  E.以上都不是

  7薛雪认为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拘急,其则角弓反张,此为(B)

  A.湿热久蕴,化火生风

  B.湿热侵入经络脉隧

  C.湿热化燥,伤阴灼津

  D.湿热困扰,筋脉失和

  E.以上都不是

  8“湿热证,十余日,大势已退,惟口渴,汗出,骨节痛,余邪留滞”在(B)

  A.骨髓

  B.经络

  C.阳明

  D.卫表

  E.以上都不是

  9《湿热病篇》中的“湿热证,四五日,忍大汗出,手足冷,脉细如丝或绳,口渴”其病机是(C)

  A.亢阳暴脱

  B.阴亏液涸

  C.卫阳暂亡

  D.中阳虚损

  E.肾阴虚惫

  10薛雪认为湿热病的脉象是(D)

  A.濡脉

  B.缓脉

  C.伏脉

  D.脉无定体

  E.细脉

  B型题

  A.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

  B.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根尖、冬瓜仁等味

  C.藿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佩兰叶、六一散等味

  D.滑石、猪苓、茯苓、泽泻、通草等味

  E.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等味

  11薛雪说:“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何药(A)

  12薛雪说:“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宜何药(D)

  13薛雪说:“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宜何药(E)

  A.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

  B.藿香叶、薄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

  C.元米汤泡于术

  D人参、麦冬、五味子

  E.白虎加苍术汤

  14《湿热病篇》治“湿热证,十余日,大势已退,惟口渴,汗出,骨节痛,余邪留滞经络”一证用药是(C)

  15《湿热病篇》治“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一证的用药是(A)

  A.酒浸郁李仁、姜汁炒枣仁、猪胆汁等味

  B.人参、麦冬、石斛、生甘草、木瓜、生谷芽、鲜莲子等味

  C.人参、麦冬五味子

  D.安宫牛黄丸

  E.川莲、苏叶

  16湿热证、恶候皆平。独神思不清,倦语,不思饮食,溺数,唇齿干,可用(B)

  17湿热证,诸证皆退,惟目瞑则惊狂梦惕,可用(A)

  A.胃津受劫,胆火上冲

  B.湿热内阻脾胃

  C.胃气上逆

  D.湿热内留,木火上逆

  E.脾胃阴虚

  18湿热证,呕吐清水或痰多,胸痞,口苦,其病机是(D)

  19湿热证,干呕不止,胸闷欲绝,口渴,脉细数,其病机是(A)

  A.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

  B.川连、滑石

  C.生谷芽、莲子心、扁豆、苡仁、半夏等

  D.葶苈子、枇杷叶、六一散

  E六一散、薄荷叶

  20湿热证,暑邪入于肺络,可用(D)

  21湿热病,脾胃不和,胃热移肠,肺不受邪,可用(A)

  C型题

  A.六一散、薄荷叶

  B.六一散、藿香、佩兰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2湿热证,湿伏中焦,治以(B)

  23湿热证,腠理暑邪内闭,治以(A)

  A.胃液受劫,胆火上冲

  B.湿热内留,木火上逆;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4湿热证,呕吐清水或痰多,胸痞,口苦,其病机是(B)

  25湿热证,干呕不止,胸闷欲绝,口大渴,脉细数等,其病机是(A)A.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

  B.川连、滑石等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26湿热证,暑邪入于肺络,可用(D)

  27湿热证,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可用(A)

  A.藿香、香薷、羌活、苍术、薄荷、牛蒡子

  B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28《湿热病篇》治疗阳湿伤表的药可用(B)

  29《湿热病篇》治疗阴湿伤表的药可用(A)

  A.用药目的在于“取其水”

  B.用药目的在于“取其味”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30元米汤泡于术,隔一宿,取术煎饮(A)

  31在西瓜汁、金汁、鲜生地汁、甘蔗汁中配合磨服郁金,木香,香附,乌药等味(A)

  K型题

  32湿热证提纲是(E)

  1)始虽恶寒但后但热不寒

  2)汗出

  3)胸痞

  4)舌白,口渴不引饮

  33湿热证,数日后,湿流下焦的临床见症是(A)

  1)自利

  2)溺赤

  3)口渴

  4)神昏

  34阴湿的临床表现是(B)

  1)恶寒无汗

  2)身重关节痛

  3)身重头痛

  4)不为汗解

  35阳湿伤表,临床主要症状(A)

  1)恶寒发热

  2)不为汗解

  3)身重关节痛

  4)肌肉微痛

  36湿在表分,宜选用(A)

  1)藿香,香薷

  2)羌活、牛蒡子

  3)薄荷、苍术皮

  4)六一散

  四问答题

  1简述《湿热病篇》内容大要。

  2湿热病的辨证纲领是什么

  3何谓湿热证的正局和变局

  4懊憹,脘闷如何定位?在湿热证初起他与“壮热口渴,谵语”并见,怎样辨其病位在胸脘,而不是胃和心包的病变

  5《湿热病篇》中“呕吐清水或痰多”与“呕恶不止,昼夜不瘥”的机理,伴随症状和治疗有何不同?

  6试述湿热邪入厥阴,主客浑受之病机与证治。

  7暑湿伤肺之实喘与暑伤元气之虚喘怎样鉴别

  8你对湿伏中焦和湿滞阳明两条证治是如何理解的

  一名词解释

  1指津液耗伤而阳明腑实

  2因素体阳气不足,或治疗中使用寒凉太过,湿邪塞化而导致肾阳受伤

  3指湿热化燥,邪热劫烁肾阴而致肾阴不足。

  4指湿温病邪久留,采精血正气亏耗衰微而深入阴分和血脉之中,并与淤滞之气血互结,胶困难解而致络脉凝淤,灵机不运。

  5湿邪在表,未化热者为阴湿,已经化热者为阳湿。

  6指里急窘迫欲便而坐久仍不得便。

  7指由于中气亏损等原因,使脾失升运,胃失和降而出现吐泻交作。

  8指部位而言,为人体之半表半里。薛雪指出“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

  二填空题

  1脉细如丝或绝卫外之阳暂亡湿热之邪仍结

  2宜用辛开

  3中上二焦

  4肺虚肺实

  5湿流下焦

  6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阳明太阴

  7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8在表肌肉

  9辛泄佐清热

  三选择题

  四问答题

  1《湿热病篇》的内容大要是

  1)以论述湿热病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证治为主,兼及与其有关的暑病,寒湿,下利等。

  2)阐述湿热病的感邪途径和病变中心。湿热之邪主要从口鼻而入,其病变主要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3)指出湿热病有正局变局之不同。湿热病属太阴阳明者为正局。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多兼厥阴风木,故可见耳聋干呕,发痉发厥,此则为湿热之变局。

  4)论述湿热病与温病,伤寒的区别。湿热病的表证乃太阴阳明之表,即四肢肌肉与胸中,所以湿热病初起必见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胸痞等脾胃病变,而伤寒为寒邪束表,表现为太阳表寒证。

  5)以三焦和卫气营血相结合论述湿热之病机证治。

  2《湿热病篇》第一条“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苔白,口渴不引饮,”论述了湿温病初起的典型见症及辨证要点。为湿热病初起的辨证提纲。湿热病初起湿遏卫气,阳气被郁,故感恶寒。其发热为身热不扬,头以昏胀为主,疼痛不甚,伴有身困,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湿阻见症。而伤寒表证,恶寒重而发热轻,头身疼痛较甚,肌表无汗,脉象浮紧,表现一派卫阳,肌腠甚至经络为寒邪所郁的见症。

  3所谓湿热正局,是指湿热病必见之证;而变局则是指在湿热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兼变证。正局之典型见症为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苔白或黄,口渴不引饮。而变局则因“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多兼厥阴风木”出现耳聋,干呕,发痉发厥。

  4懊憹的病位在胸膈,其症较烦闷为重;脘闷的病位在胸下腹上,二者同见,示其病变范围较大。湿热病证,壮热口渴,脘闷懊憹,时谵语,三者并见,薛氏认为是“浊邪蒙扰上焦”且治用“涌泄”目的是宣泄胸膈。辨为病在胸脘而非阳明,心包病变的根据是“一为阳明气热,是无形热盛,它除壮热口渴外,必有汗多脉洪的热迫津现象,必无浊邪内郁的懊憹,胸闷症状。本证之口渴是与其初起之口渴不想饮水相较而言,不似阳明热盛的口渴引饮。二是热陷心包,其症谵语必重,甚则神识昏迷,舌质红绛,舌蹇肢厥,和本证之脘闷懊憹,时有谵语,显然有别。

  5“呕吐清水或痰多”是由于素有痰饮内蕴,郁遏肝胆之火上逆,胆胃不和而呕吐清水或痰多,即“土壅木郁”的结果。除了呕吐清水或痰多这一主证外,尚有口苦,苔垢腻,脉弦滑等症。治宜化痰涤饮,清胆和胃降逆。用温胆汤和瓜蒌、碧玉散治之。

  “呕恶水止”是由于湿热余邪犯胃,致胃失和降之常而气逆于上。本证还当有;口渴不欲饮,苔见黄微腻,治宜清化湿热,通降肺胃。用川连清除湿热,降胃火上冲,苏叶降逆顺气,则呕恶自除。

  6本证多见于湿热病后期,症见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等。乃由于湿热先伤阳分,日久及阴分,即由气分入于营血,而致阴阳两困,气血凝滞,则病邪更无外泄之机,继而深入厥阴,使血络凝滞。所谓“主”指“正”而言,包括阴阳,气血,脏腑,血脉等。所谓“客”是指“病”邪,在此指暑湿病邪,“主客浑受”即为暑湿病邪久留,乘精血正气亏耗衰微而深入阴分和血脉之中,并与淤滞之气互结,胶困难解,形成络脉凝淤之顽疾。治当活血通络,破滞化淤。药以地鳖虫,鳖甲,穿山甲,僵蚕等灵动之品搜剔经络,散淤破滞;桃仁活血逐淤,润通而引邪尽泄于下;柴胡升举阳气,引厥阴之邪从少阳而出,淤滞除,络脉通,其邪可解。

  7暑湿之邪淤滞肺络,肺气不降,气逆而上,其证为实。实喘声高息壅,呼吸粗大,咳喘不止,昼夜不休,伴有苔厚腻,口渴不欲饮,脉濡软而数,治以泻肺清暑,方用葶苈泻肺,枇杷叶降肺气,配合六一散导暑下行。暑伤元气为虚,虚则喘声低怯,咳喘断续,呼吸浅弱,口渴汗多,脉虚软或散大,甚或脉虚欲绝。治宜益气敛肺,方用生脉散。

  8湿伏中焦和湿滞阳明两者共同点是湿热均在中焦,湿重热轻,病位侧重在脾,治宜辛开,不同点:湿滞阳明为湿浊极盛,阻于中焦脾胃,尚未化热,除了舌遍体白,口渴外,还应脘痞,恶心,腹胀等证,治疗用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等温燥之品辛开极盛之湿浊。湿伏中焦为湿邪内阻中焦,始渐化热,湿重于热之症。;临床以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为表现。治疗宜辛开化湿为主,少佐清热之品,所以薛氏用杏仁,桔梗,枳壳轻苦微辛,宣利肺气,取其气化则湿化;藿香、佩兰、菖蒲、蔻仁、郁金芳香运脾化湿;苍术、厚朴、草果、半夏苦温燥湿;因湿已化热用六一淡渗利湿。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江苏自考时间

2023年自考时间:
4月15日-16日

还有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