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网是公益服务信息网,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江苏教育考试院为准。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2018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模拟七

2018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模拟七

2022-05-25来源:江苏自考网

 三、简答题(4道选3道) 1、《窦娥冤》第三折中,作者是怎样刻划女主人公的善良与反抗性格的? 2、《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含义? 3、阮籍诗中的生命意识是什么? 4、班固评述司马迁撰《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试加诠释与简要评价,并举例说明此种写作原则在《史记》中的体现。 1、第三折,是全剧高潮。这一折描述的是窦娥被绑赴刑场问斩冤死的经过。 ①走后街不走前街,怕婆婆见了伤心,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窦娥要求去后街避开前街是怕自己的婆婆看出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作者就此展现了窦娥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个侧面。使窦娥形象更为完整丰满。 ②怨天骂地,彻底反抗,由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着说冤屈之大可“惊天动地”。窦娥含冤受刑,对命运的不平、天地的不公充满了愤恨。自然引出了下面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③三桩誓愿,窦娥的第一个誓言是让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她的第二个誓愿是希望自己的冤屈将像古代的邹衍那样得到上天的反应。第三个誓愿,是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这三个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这三桩誓愿又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这是全剧的高潮,也塑造窦娥这个形象最成功的一笔。 2.用比兴(比喻)的艺术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情意正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丈夫情意日衰。用桑叶的盛衰比喻丈夫情意的浓衰。 3.生命意识是个人对死生等问题的自觉体认与把握,包括死亡意识、时空意识和生命的本质的意义等。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消亡,死亡只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阮籍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穿越时空,回荡在天地问。以死观生,才把人从死亡的威胁重压下解脱出来,把生命从麻木沉沦唤醒,促使他投入道最后的超越。正因为他有着面对死亡的这种意识,因此他对人生有极其强烈的热爱,对理想有执着的追求,有现实的:仁存环境阮籍又进一步考察人的自身行为以及支配这些行为的社会价值观念。《咏怀》其六以秦末东陵侯为例,说“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其十一咏叹楚襄王因荒淫享乐而误田。“一为黄雀哀,泪—卜谁能禁”。其三十一讽刺梁王因沉缅于声色享乐而导致亡国:“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竞为尘土”。他以历史向人们说明,追逐物欲给人的生命带来的危害。 4、“不虚美,不隐恶”是说对于历史人物不凭空赞美,不掩盖恶迹,据实记述,故称“实录”。这是对司马迁胆识的真实而正确的评价。(4分)举例作具体阐述(“不虚美”例3分,“不隐恶”例3分)

2018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模拟七

三、简答题(4道选3道) 

1、《窦娥冤》第三折中,作者是怎样刻划女主人公的善良与反抗性格的? 

2、《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含义? 

3、阮籍诗中的生命意识是什么? 

4、班固评述司马迁撰《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试加诠释与简要评价,并举例说明此种写作原则在《史记》中的体现。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江苏自考时间

2023年自考时间:
4月15日-16日

还有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