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网是公益服务信息网,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江苏教育考试院为准。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模拟试题 > 管理类 > 社会心理学(二)>201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二)》作业题七

201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二)》作业题七

2022-03-08来源:江苏自考网

  简答题

  1. 谈谈你对农民工进城及其社会适应问题的看法 在严峻的城市生活中,农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以往的社会化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失去了有效性,但又不知道如何掌握新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新的知识。在这种变动中农民发现自己面临这样一种处境:他开始承担了某种身份,但对于这种身份,他的角色知识不够完全,由此缺乏相应的角色适应能力。农民只能在两种不同的角色行为规范之间如履薄冰地来应付全新的环境和全新的世界。新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刺激,带来了希望,但同样也带来了痛苦,而他们在这痛苦中学得的知识仍不足以用来应付生活的艰辛。中国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适应问题是最为艰难的角色适应类型之一。

  2.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阶段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 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二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道德倾向是根据惩罚和奖赏来确定的。第一阶段,儿童对道德的判断是以对惩罚的恐惧为标准的;第二阶段以对奖赏的期待为标准。 世俗水平,包括三、四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道德判断的基础是法律和社会习惯。第三阶段,孩子的道德判断的标准是家庭成员与朋友的期望;第四阶段,开始承认社会管理的必要,并将道德与法律等同看待。 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六、七三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还重要的道德原则。第五阶段,人们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但也认识到并非所有法律都是合理的;第六阶段形成了某种抽象的、超越法律的道德原则;第七阶段,是后来附加的阶段,从宗教或超自然的观念的角度来看待道德和道德行为。

  3. 谈谈你对中国人是内聚还是内耗的看法 答:关于此问题的讨论,持中国人“不合群”、“内耗”的说法有梁启超、陈独秀、费孝通、柏杨等;持中国人“合群”或有“内聚力”的说法者有梁漱溟、钱穆、杨国枢等。 中国人群体意识本身兼有群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或内聚和内耗两方面的因素,它们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种讨论是从“差序”和“隶属”这两种中国社会的“潜结构”入手来讨论中国人的内聚与内耗的。“差序”反映的是一种横向的人际关系,“隶属”反映的是一种纵向的人际关系。中国人并不永远都是一盘散沙,中国人是否能成为一个“整体”,关键看他们之间是否形成高强度的隶属性人际关系。 另一种讨论认为,中国人的群体意识是在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宗法人伦对中国人群体意识的走向起着指导作用,而权威集中、血缘关系、“礼”的规范和平均分配是构成中国人群体意识的四种基本要素。四种要素的作用分析。

  4.论述“脸面”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 答:1)论述日常的社会互动和印象整饰,不能不提及中国人的“脸”与“面子”,因为顾及“脸面”常被人认为是中国人独有的社会心理特征。2)许多文献都强调讲究“脸面”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尽管在西方的文献中也不难找到这方面的例证,但与其他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更重视“脸面”的结论起码是能够接受的。3)在分析脸面的社会文化背景时,许多 学者都将中国人讲究“脸面”与传统中国文化对“礼”的强调相联系。4)此外,儒家主张的等级秩序、家族本位、宗法伦理和君子理想等也与对“礼”的强调一起构成了“脸”与“面子”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

  5. 论述如何利用社会心理学理论来预防和控制犯罪 答:面对人类社会日益严峻的侵犯和暴力犯罪问题,从目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来看,其所提供的消除及控制方案是苍白的。我们能够做的只有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既然人人都有一个本能侵犯性能量的储存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不伤害他人的方式释放我们的能量,以降低侵犯性。其二,通过培养和强化个体的“超我”来控制和减少侵犯行为的表现。“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可以通过良知的内省指导自我去限制本能欲望和冲动,由此而减少侵犯行为。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江苏自考时间

2023年自考时间:
4月15日-16日

还有000